河北完县人。机械工程学家、教育家、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。1918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,获“头等荣誉”毕业文凭。中国机械史研究的开拓者,历任多所大学教授,长期从事农业机械的研究工作,对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作出了贡献。在教育上,倡导“工读协作制”的教育思想,自编我国工科大学第一套教科书,首先进行了我国机械工程名词的统一工作。
1924年至1928年任北洋大学校长。
天津市人。1905年考入北洋大学堂法科,1907年由北洋大学堂派赴美国留学,毕业于哈佛大学,获法学学士,后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,获得法学博士学位。1912年学成归国,应聘北洋大学法学教授,曾任直隶省检察厅检察官、开滦矿务公司法律顾问,并兼任启新洋灰公司、开滦矿务局、耀华玻璃厂等八大企业的董事。
1920年至1924年任北洋大学校长。
字君达,天津人。1904年考入北洋大学法科,1906年成为北洋大学首批派往美国的留学生。190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法律博士学位,被授予哈佛大学金钥匙。回国后于1912年执教北洋大学。1914年3月至1920年1月,出任国立北洋大学校长。
赵天麟任校长期间,总结北洋大学近20年的办学经验,概括出“实事求是”的校训,承袭至今;择优聘师;注重学生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培养,组建了一批实验室和标本陈列室,设备之齐全,时冠全国之首;不断充实图书馆藏书,使藏书量在全国名列前茅;改善办学条件,调整校舍布局;充实学校体育设施,倡导体育锻炼;实行“贷书制”,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的高级人才。1918年北洋大学学生在外交官、高等文官和清华留学生三种全国重要考试中连中三元。
江西南昌人。清光绪丁酉举人。1911年任直隶教育司司长,1912年任直隶提学使,1913年升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、山东巡抚使等职,晚年曾出任江西南浔铁路总经理。
1906年至1911年任北洋大学堂监督。1913年至1914年任国立北洋大学校长。
河北清苑人。1906年任北洋大学堂国文教员,1911年12月任北洋大学堂监督。1912年,教育部令“北洋大学堂”改名为“北洋大学校”,1913年又令改称“国立北洋大学”,“监督”改称“校长”。1912年2月教育部任命原北洋大学堂的监督徐德源为北洋大学校校长,成为辛亥革命后北洋大学的第一任校长。
1911年至1913年任北洋大学监督、校长。
广东珠海人,中国首批留美幼童。入耶鲁大学学习法律。曾任清政府北洋洋务局及招商局总办。
1895年任北洋西学学堂二等学堂总办,1908年至1910年任天津海关道兼北洋大学堂督办。
广东香山人,中国首批留美幼童。曾任清政府北宁铁路总办、奉锦山海关道兼关内外铁路总办、民国政府内阁外交总长。
1907年至1908年任天津海关道兼北洋大学堂督办。
广东顺德人,中国首批留美幼童。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,曾任清政府外务部尚书、袁世凯内阁外务部大臣、北洋政府交通总长。
1906年至1907年任天津海关道兼北洋大学堂督办。
山东日照人。1895年参与‘公车上书’,主张变法维新。1898年中进士,授翰林院庶吉士。旋襄办直隶全省学务。
1905年2月至1906年1月,任北洋大学堂监督。
广东香山人,中国首批留美幼童。曾任清政府邮传部尚书、外务部右侍郎、沪宁、京汉铁路总办、奉天巡抚、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。
1902年至1903年任天津海关道兼北洋大学堂督办。